圖片:
圖片:
圖片:
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.8 磅Normal0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.8 磅Normal0
龍海兒11(同微博) 同《電氣外傳》微信公眾號
我們在做一些數據管理的時候,往往要取最大值、最小值、求平均值、求和等。然而要得到以上結果是不是需要先對數據進行排序呢?那冒泡排序法自然是首選。讓我們一起來做一下吧。創造一個情境,第一步肯定是先建立一個數組。我這里用的11個int類型組成的數組(從0-10是11個)。在里面隨機填上了0-10的亂序數據。然后如圖開始編寫雙層for循環程序。外層循環控制排序的次數,11個數據只需要循環10次即可。因為最后一個肯定已經滿足了要求。內層循環需要處理每次的比較,遍歷數組。實現數據移位和交換。切遍歷次數依次在減少。最后循環結束就可以得到組從小到大排序好的數據了。那么最小最大值直接從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傳送出去即可。求平均值和求和自然水到渠成,當然不排序也可以直接先去運算。“冒泡”的含義其實就相當于把最大的數據從最后一個位置,通過交換操作,一步一步“浮現”到第一個位置的。實現方法比較簡單,也易于理解。在一些小場景小規模數據處理中還是可以的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最后就寫到這里,還是歡迎各位看官來深入討論和批評指正!